有些许截肢患者穿着下肢假肢行走时,总是倾向于注重步态的和谐。只有出现残肢不适,发生瘀肿、变色、承重和血液循环问题的时候,假肢患者才会关心怎么回事,残肢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假肢专家表示:残肢的种种变化,与吸纳包容残肢的接受腔是密不可分的。
今天小编就带大家直奔主题,下面由合肥美林假肢,十五年专注假肢专家为您讲述“假肢接受腔的接触与残端承重”的重要性。
了解过假肢的朋友都知道,接受腔是假肢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接受腔直接与残肢接触,支撑着截肢患者的重量,控制着假肢运动。患者穿着假肢舒适与否,完全取决于接受腔是否合适。接受腔是影响假肢穿着舒适性和功能发挥的重要结构。全接触和最大程度残端承重是现代假肢装配对接受腔的要求。可不幸的是,它常常被大家忽视。
运动和承重是下肢假肢最根本的作用。残肢与接受腔中的可靠“连接”保证了假肢功能的实现。它们之间任何微小的“假关节”活动和“活塞运动”都会妨碍截肢者对假肢的精准控制,从而减小站立和行走的稳定性,增加病人能量消耗。残肢与接受腔间的全面接触有助于实现残肢与接受腔之间牢固连接的目标。全接触要求残肢至少能够接触,并能承受一定的压力。否则,在安装假肢前,就应该考虑通过保守或手术方法改善残肢的质量。
穿着理想的最大程度残端承重的假肢,截肢者应该能用残肢站立在接受腔底部,就象截肢前站立在地面一样。最大程度地用残端承重是假肢趋于生理的重要条件。残端承重不仅具有重要的生物力学意义,而且通过残端接触和承重,截肢者的感觉神经系统能够直接感受来自底端的压力和动作的重要信息。
残端承重实现了残肢骨骼负重。它具有防止脱钙(被动性骨质疏松)的生理作用。对于儿童截肢者,它还可以刺激残肢生长。
残端承重能力取决于截肢高度及软组织质量,取决于外科技术。小腿截肢患者中,长残肢残端承受负荷的能力不足身体重量的20%;中等长度残肢较大的截面一般能承受30-60%的体重;短残肢承重能力更高,甚至可达100%。大腿残肢的残端也有大约20-30%的承重能力。通过关节离断、关节附近骨松质部位截肢以及保留部分足底的足部截肢得到的各种残肢在短时间练习后能完全承重,具有100%的承重能力。
通过本文所述,想必广大的假肢朋友们对接受腔的接触与残端承重又有了新的认识。如还有其他关于假肢问题,不懂得可以随时拨打专家热线:15305519331,合肥美林假肢国际连锁 假肢专家免费为您解答!